决战决胜湖南之心

——新邵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新邵县白水洞易地扶贫安置点。(右)高标准的农村公路。(左)

县委领导在田间地头与村民亲切交谈。

县委领导在现场指导扶贫产业发展。

新邵县白水洞风景名胜区。

(本版图片均由新邵县委宣传部提供)

柏润陈仕球肖山河

八洲之城,湖南之心,大美新邵。

这是一座厚积薄发的城市,在如歌岁月里见证历史与文明。

这是一方蓬勃发展的新区,在青山绿水间集聚美丽与富饶。

这是一块升腾希望的热土,在脱贫攻坚中迸发智慧与激情!

奋力拔穷根,山乡正巨变。近年来,新邵县坚持以扶贫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心、用脑、用情、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全力做好责任、工作、政策“三个落实”,全面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尊严感大幅提升,实现了有质量的脱贫摘帽,奔跑出脱贫攻坚的新邵速度、新邵风采,铸就起一方腾蛟起凤的创富新高地。

夯实脱贫基础民生保障全覆盖

要摘“穷帽子”,先得拔“穷根子”;要拔“穷根子”,先得解民困。

新邵县脱贫攻坚战的“第一枪”便是——夯实脱贫基础,保障民生。

“现在就在自家楼下干活,虽然工资比沿海少一点,但能天天见到孩子,开销也小了不少,真的是很好。”坐在车间里,谈起现在的工作,牟思思满脸笑容。

牟思思是新邵县严塘镇人,年以前,住在偏远大山之中,全家“靠山吃山”收入极少,加之丈夫先天弱视,两个孩子要上学,她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迫于生活压力,牟思思与丈夫先后辗转广东、浙江等多地打工,虽然收入增加不少,但一年到头,很难见到孩子,丈夫的病情也在加重。

年,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这一年暑假,牟思思一家搬进了距县城只有20分钟车程的新家,还有开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可以谋生。

“引企业入村,让村民和贫困户既能兼顾田间劳作和车间工作,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不仅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助推他们脱贫,也有利于维护乡村和谐稳定。”新邵县职业介绍中心主任李少华介绍,新邵县的“扶贫车间”不只是布局在县城周边,偏远的乡镇也有开办,特别是通过利用易地扶贫搬迁一楼门面等乡村民房,发展了62个“扶贫车间”,共实现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

新邵县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以提升“民生指数”为目标,将群众最关心、最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第一抓手,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大手笔投入,高质量推进,助力甩掉“穷帽子”——

修路通电联网,是富起来的“三大法宝”。年以来,新邵县在公路建设上,投入12.58亿元,建设村组道公里,专项安保工程公里,改造危桥座,实现个村(社区)个组道达标,行政村%通客车;在电力、通讯建设上,投入3.7亿元,改造个村,全县所有村实现一户一表、户户通电,投入5.09亿元建设通讯网络,实现行政村网络全覆盖。

看病读书住房,是富起来的“三大保障”。在健康扶贫上,新邵县率先在全市实施贫困住院患者“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特惠保”全覆盖、“先诊疗后付费”全覆盖,新建村卫生室个,改扩建个。在教育扶贫上,完成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建立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共发放各类资助资金6.45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万人次,实现应补尽补。在易地扶贫搬迁上,按照“搬得出、有收入、稳得住”的原则,与旅游开发、移民避险搬迁、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了16个有品位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户人。

基础设施建设多管齐下,换来了新邵县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该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119人,已全部实现稳定脱贫,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成功在年提前实现了有质量的脱贫摘帽。

孕育振兴动能阔步产业致富路

冬阳暖照,微风轻抚。在新邵县陈家坊镇江村油茶种植示范基地,村民正忙碌着采摘油茶果。“基地每天有多人采摘茶果,今年我们至少可摘吨。”基地负责人李长青高兴地说。

近年来,江村以培育壮大油茶种植等特色产业为抓手,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贫困农户+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发展之路。目前,该村已栽植油茶林面积亩,且全部实现出产,年收入预计超千万元。

江村油茶种植示范基地致富是新邵县以产业促脱贫的一个缩影。

立下愚公志,誓圆小康梦。开展精准扶贫以来,新邵县充分利用好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三驾马车”,因村制宜、因户施策,不断拓宽困难群众就业和增收渠道、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

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投入产业扶持资金3.97亿元,重点发展与扶贫关联度高、贫困户能广泛参与、长期受益的富硒农产品、中药材、饮茶、油茶、特色果蔬、黄酒、特色种植养殖七大主导产业,确定重点帮扶企业35家,采取委托帮扶、直接帮扶、股份合作帮扶等方式,带动242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创新推进旅游扶贫,紧扣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在推动白水洞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年全省冬季乡村文化旅游节的同时,重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了24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了21个省市乡村旅游服务点,特别是清水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

“老铁们,我是蛇哥,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绿色原生态食材——云新香菇。”在新邵县寸石镇南岳村的香菇基地大棚内,“快手网红”左家明在直播间推荐新邵特色农产品——云新香菇。

针对今年疫情造成农副产品出售难等问题,新邵县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倡导各级干部带头消费,动员各单位食堂优先采购县内农副产品价值达万元;引导农村电商消费扶贫服务点充分利用产销对接、“县长直播”“网红带货”等方式销售农副产品。目前,全县共有61家企业、种农副产品进入省扶贫产品目录,共帮助销售农副产品3.08亿元。

强化兜底保障筑牢返贫“防火墙”

“我已经坐上去公司的专车,搭车不要钱,政府还为我们准备了瓶装水和应急药物,你们不用担心。”32岁的徐丽清给家人发了一条短信报平安。徐丽清是新邵县龙溪铺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2月,她和30多名农民工登上接送专车,前往浏阳市蓝思科技务工。

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也成为了各地脱贫攻坚战的“拦路虎”。

新邵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响应和落实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的政策号召,发动村组干部、农村劳务经纪人、劳动力信息调查员等,深入乡镇、村(社区),摸清劳动力底子。采取“请进来”方式,邀请蓝思科技、比亚迪等企业到县里举办专场招聘会;还采取“送出去”方式,与长三角、珠三角、邵阳经开区等地进行劳务对接,与60多家用工企业取得联系,为农民工争取就业岗位多个。并对异地务工人员提供免费专车接送等服务,帮助因疫情防控不能外出的农民工,在当地企业、扶贫车间等就近就业,累计帮助9万多名农民工返岗复工或再就业。

如果说疫情期间助力返岗复工和再就业是特殊考验,那么强兜底防返贫则是常态使命。新邵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党员干部和各级组织的第一政治使命、第一责任担当、第一工作任务,一方面抓持续增收,一方面扎实做好防致贫返贫工作。

完善机制防返贫。对处于贫困边缘的低收入户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稳的脱贫户,由县财政统筹整合0万元,设立防贫保障救助基金,以现行农村扶贫标准的1.5倍为限,设置防贫保障线,对低于防贫保障线的纳入防贫范围,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帮扶,确保“零返贫”“零致贫”。

提标兜底助脱贫。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中的低保对象,采取提标或兜底的办法进行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加大帮扶力度,对今年预脱贫的户人,实行“双帮扶”,在原有结对帮扶责任人的基础上,由联点单位再安排一名班子成员结对帮扶,确保这些贫困户全部能如期脱贫。

深化脱贫成效乡村蝶变绽新颜

山林果园,生机盎然;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秋冬之际,穿行在新邵县的田野乡间,处处涌动着一股决胜脱贫、合力攻坚的热潮。

一户户贫困家庭脱贫增收,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项项民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这片热土,正在蝶变。

变的不仅是“钱袋子”,更是“脑瓜子”。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扶贫不仅要扶经济,也要扶精神、扶文化。

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从年4月开始,新邵县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农民主人翁意识的公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民主人翁意识等内容以民俗化的语言糅合进村规民约,以订立村规民约、整治环境卫生等群众关心关切的工作作为切入点,通过院落会议、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开展表彰等发动引导群众,真正达到了让困难的群众好起来、让脏乱的环境美起来、让紧张的邻里和起来、让松散的村民聚起来、让沉寂的农村活起来、让辛劳的干部乐起来的良好效果。

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了。新邵县投入3.6亿元,新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个、改扩建93个,并配套建设文体广场,“村村响”、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好起来了。新邵县对乡镇机关所在地、人流物流集中区、国省县交通主干道和村庄院落、每家每户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建设大中型垃圾中转站15座、村级垃圾收集亭个。

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最佳绿色生态县”等一项项国字号荣誉;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全省平安县创建示范单位等一块块省字号招牌,让新邵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美好缩影,谱写着脱贫攻坚的美好画卷。

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吹进了“湖南之心”,沸腾了平方公里的发展热土,见证着83万新邵儿女矢志不渝的追求,脱贫攻坚道路上,“新邵脚步”铿锵有力,“新邵样本”迸发力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