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鲁国打败强齐,主要是时间点选的很好。怎么个好法呢,我们慢慢来说。

《资治通鉴》讲到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年)的时候,讲了三件事,其中第三件事是“鲁败齐师于平陆”。这件事很有疑点,因为从春秋到战国,齐国就算是落魄的时候,也是远强于鲁国的,鲁国是怎么在平陆这个地方打败齐国的。

平陆大约在今天的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西北,距离鲁国鲁国国都曲阜只有六十公里。只要看地理关系,就会发现平陆几乎压着鲁国国都,但是离齐国国都远着呢,甚至远在齐国长城之外,谁欺负谁,一目了然。

鲁国能把齐国打败,这是很不容易的,不过齐国的失败倒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就在前一年,齐国权臣田和(此时相当于国家总理)刚刚放逐了齐康公,走出了窃国的实质性一步。既然做了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肯定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来稳定内政,至于对外战争是输是赢,只要不伤筋动骨,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何况战国时期的城池,今天你夺走了,明天我可以再夺回来。包括老百姓也都习惯了的。

事实上,齐国在田氏家族扩张的很多年里,齐国的对外战争都不太积极。田氏家族不愿得罪各大诸侯,想要和各大诸侯搞好关系,因为此时的主要矛盾在国内。这里我们就多费一点笔墨,说一说田氏窃齐的大概过程。想当初,陈国公子陈完避难来到齐国,此时齐国在位国君正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齐桓公给了陈完一个不错的官职,从此陈完就在齐国扎根发展。大概是想和过去彻底诀别,就改姓为田。从陈完开始,田家就一步步的做到家大业大,到田和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棒,变姜齐为田齐。

其实田氏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田氏,还有三大家族鲍式、国氏、和高氏。这三家在齐景公面前不知说什么坏话,齐景公狠狠地整治了一下田家。到后来田家的田常掌握大权之后,一方面为了泄愤,一方面为了铲除齐国国君的左膀右臂,将国氏和高氏彻底斩草除根,永绝后患。齐国彻底变成田齐之后,马上开始崛起,大杀四方,威风八面。这是后话了。回到开头说的择时,正是因为齐国的掌权者的重点在国内,鲁国才能乘机打败齐国。这里面有一个现在管理学上的问题,就是在一个组织里面,下属以为的头等大事和领导的头等大事是不一样的。此时的田和的重点是稳定国内政治形势,但是平陆城的守将呢,他的头等大事是保证城池不失。就算退一步,他得保证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啊,国君固然并不很在意城池的得失,但丢失之后呢,他会不会找个人背锅?如果是汉武帝,一定会杀了守城大将来背锅。那有没有一个好办法,让领导把自己的大事和下属的大事兼顾呢,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个领导是朱元璋,可能精力旺盛,总理都不要,啥事都自己上,是可能给你的。可惜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其精力和水平都是有限的,用经济学上的词,是稀缺的。稀缺的资源只会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除了鲁国的择时,平陆的守城大将有没有做出好的选择呢,这个我没有查到他是怎么做的。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他会怎么做,如果他这个时候一直上书要求增援,长篇论述边疆城池的重要性,我估计他迟早是要被罢免的,或者至少以后不会得到重用。那更好的选择是什么呢,该上书还是上书,可以写一写自己的困难,也共情一下领导的难处,最后委婉的写上,要是城池守不住,您可不要问责我的家人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