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浙江开了个会:十四届省委第三轮巡视问题线索交办会,相关内容今天已经登在《浙江日报》上了。
相关新闻标题说到巡视,总免不了会提到巡视组。在平时,除了巡视组外,还时不时会听到巡察组、巡查组之类的“组”,有时候甚至会将它们混淆起来。
巡视组、巡察组、巡查组这三个“组”,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已阅君今天要来聊聊这个话题。
巡视组,使用范围在哪里?
在这三个“组”中,巡视组“名气”最大。自从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之时,常会见到巡视组的身影。
不过,其实巡视制度很早就建立了。
只要平时稍微留心新闻,就会发现这样的名词:中央巡视组、省委巡视组。“市委巡视组”有没有呢?也有的,但如果仔细去看,就会发现:能派出巡视组的市委,往往是直辖市。它们也是省部级的。
换句话说,“巡视组”这个“组”,通常只会由中央或者省一级派出,一般的市县不会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因为这是有明文规定的。比如说《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面巡视。”
从词义上看,“巡视”二字也非常贴切。
“巡视”的意思是“巡行视察”,里面包含着从上视下的意思,重在宏观,重在大局,强调的是在政治上发现问题。比如说,《后汉书·皇甫规传》里就有这么一句话:“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
皇甫规这次巡视,注重的也是从宏观上发现问题,因为这个传接下来就讲他发现问题,如何澄清吏治,使地方安靖了。
对巡视组、巡察组,有两个常见的误解
接下来就来谈另一个“组”:巡察组。
这个“组”常常是由市县一级派出的。这里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在今年4月,上虞启动第四轮巡察工作,10个单位党组织接受了巡察监督。
这里用的,就不是“巡视”,而是“巡察”。这在党章内,也有规定:“党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委员会建立巡察制度,设立巡察机构,对所管理的党组织进行巡察监督。”
↑↑↑浙江一次市委巡察组情况反馈会(注意,横幅上用字是“巡察”)
这也和词义有一定关系。
“巡察”的意思是“巡行察访”。“察”的意思是“细致深刻地观看”。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理解巡察制度的相关表述: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目标,打通党内监督“最后一公里”。
巡察既要坚持政治巡察的要求,也要结合基层实际与特点,既视更察,任务更具体,要求更细致。正因如此,有时在提及巡察组的任务时,会强调要找出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
既然聊到“巡视组”和“巡察组”,就要聊两个常见的误解了:
第一个误解是觉得巡视组、巡察组有反腐败的职能,所以是纪委派出的。其实不是,各级党委才是巡视组、巡察组的派出者,这从名称上可以看出,比如说“省委巡视组”、“市委巡察组”。
第二个误解,就是把巡视组、巡察组和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混淆起来。
这种混淆,是不正确的: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成员,是固定的;巡视组的组长、成员不但不是固定的,还会想方设法避免让人找到“规律”,一般来说是一次一授权,巡视、巡察组长事先并不知道工作对象是哪些地方或单位,选任组长时,还要尽量回避,比如说他曾多年工作的地方、单位。
巡察组,常会被写成“巡查组”
接下来,就该聊第三个“组”:“巡查组”。
从字面意思来看,“巡查”这两个字,就不带“巡行”的意思了,它的本意是“巡逻稽查”。这在有些新闻标题里,可以看出。比如说公安机关强化日常巡查;比如说相关工作人员巡查路面清洁状况等等。
因为读音的关系,它特别容易和“巡察组”相混淆。把市委、县委派出的巡察组,写成“巡查组”,在有些媒体标题和正文、甚至政府公文里,时不时会出现。
这就是用错了词。因为十九大以后,党章中已经明确写入了巡视巡察制度。
龙泉市城管工作人员在巡查违法建设情况在权威性和全面性方面,巡查组不如巡视组、巡察组。在性质方面,巡视组、巡察组体现的是党内监督,巡查组所体现的,可以是党内监督,但很多时候也可以体现为政府部门监督、条线系统监督。
巡查组,没有固定的使用范围,但通常而言,巡查组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或者某项或者某方面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而派出的,派出巡查组的目的是促进任务落实、推动目标实现。
巡查组可以是中央派出的,比如说最近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查组到浙江巡视督导法院执行工作,这个巡查组是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
也可以由省级部门派出的,比如说,在安全生产领域,浙江最近实行了一项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派出安全生产巡查组。
甚至可以是县一级派出的,比如说龙泉市曾派出农村基层作风巡查组,核实危旧房改造补助金落实等情况。
聊到这里,大家应该差不多明白了。看了已阅君这篇文章后,以后千万不要把巡视组、巡察组和巡查组弄错哦。
本文系政已阅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