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我试图用联系生活、想象情境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7-29页的例1和课后“想想做做”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所求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依据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以及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从问题想起”的解决问题策略方法,以及对问题策略的领悟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关联导入

从复习上学期的“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策略入手,抛出一个与本课相关的问题。

师:陈老师去体育用品商店买了2个篮球,每个45元,付出元,应找回多少元?

生1:2×45=90(元)

-90=10(元)

生2:45+45=90(元)

-90=10(元)

师:在解决问题前多读题,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条件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还可以从问题出发去解决问题。

以学生熟悉的内容为切入点,既可以温习旧知,还可以对新知识起一个引领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1.自主学习,发挥想象

出示情境图,利用课件进行展示:小明想参加学校的运动会,需要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周末,小明和爸爸也来到了服装商店,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购物环境,引导学生去交流、提问,为知识链接打好基础。

2.还原购物环境,激发探究兴趣

(出示题目:小明和爸爸带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运动衣分别有元和元,运动帽分别有16元和24元,运动鞋分别有85元和元,求买一套运动服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师:你们先来说说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先将问题读一读,思考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

师:要求出最多剩下多少元,应该要先知道什么呢?(先让学生说一说,找出数量关系式)

生:数量关系式是剩下的钱=带来的钱-用去的钱。

师:要知道剩下的钱是多少,先要求出什么呢?

生1:应该知道用了多少钱。

师:在这个问题中,又该怎样花钱呢?小组合作,先归纳出购买一身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有几种买法?(利用教师自制的学具小组交流、合作)

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还原购物情境。通过自己动手,小组合作、相互启发,学生探究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师:购买一身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有几种买法?

生2:有4种买法。

师:通过自己购买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3: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师:回归到这个问题,要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应该怎样选择用去的钱呢?

(让学生自己寻求“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的答案)

这一环节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先让学生互相完整地说说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板书,列式解答。通过动手购买,自己寻求答案,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求一共用去多少元,为什么选择“元”和“85元”这两个条件?(明确:要根据问题选择条件,用去的钱最少,才能使剩下的钱最多)

三、练习巩固,合作辨析

师:大家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强,现在独立完成“想想做做”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给足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辩论交流。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完成课后的“想想做做”。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新课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引导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补缺。

四、分享学习体会,反思解题过程

师: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有怎样的体会?

生:通过两个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过程,我们知道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所求的问题出发,先找到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新邵县严塘镇新塘小学)

《中国教师报》年07月14日第5版

作者:陈胜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