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湖南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为“湖南屋脊”壶瓶山上的客户捎带粮油。易长龙摄
国网湖南电力员工对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景区供电设备进行检查。
国网湖南电力员工在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唐家桥村王家台区为变压器扩容。
周幼宏卢忠
年的春天注定成为中国的高光时刻。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个奇迹,有国网湖南电力人的奋斗与参与。
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驻湘央企,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发挥行业特点和优势,照亮了湖湘大地的脱贫攻坚路。
年以来,国网湖南电力行业扶贫惠及余万农村居民,驻村帮扶,助力个行政村、1.96万户、6.36万贫困人口脱贫出列。
数字无言,数字最有力。数字的背后,是国网湖南电力全体员工久久为功、玉汝于成的拼搏奋战,是贫困群众告别贫穷、走向小康的幸福笑脸。
投入.8亿元建强农网,产业用电有保障
燕剪春风,牛耕沃野。
新邵县金龙山深处的小河村村民正忙着采春茶,再过几日,第一批野生茶将在小河村“农光互补”扶贫车间里打包装箱,发往镇上的快递点。
湘西酉水之滨,灯火通明的土家吊脚楼、流光溢彩的七彩叠水瀑布成了网红“打卡”地,五里长街在闪烁霓虹里兴起“夜经济”。
雪峰山东麓,隆回小沙江的农户终于找到了全年稳定增收的好路子。新建的冷冻库超1万立方米,金银花不再因储存时间过长变质,一年四季都能卖出好价钱。
……
山还是那座山,“圈”住了乡村的淳朴与静谧,而一切又与从前大不相同。这些变化,得益于电力“充电赋能”。
国网湖南电力员工指导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使用绿色充电桩。
“过去8年,公司累计投入农网改造资金.8亿元,其中在供区内48个贫困县投入.35亿元;接管自供区内贫困村86个,优先安排资金实施电网改造。”国网湖南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庆强介绍,“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农网全面改造升级,个贫困村全部完成电网改造,自然村全部按标准通“动力电”,农网户均配变容量由年底的1.12千伏安提升至年底的2.13千伏安,贫困地区发展得到有力的能源保障和支撑。
教师给定向培养学生讲解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知识。
春日好时节,浏阳市张坊镇田溪村将迎来大批踏春游客。谁曾想,年之前,田溪村还是个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村,今天,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年,田溪村响应精准扶贫政策,分期众筹打造了集观光、体验、民宿为一体的西溪磐石大峡谷风景区。“景区打造,首当其冲的便是电力供应。许多景点用电容量达20千瓦,设备启动电流达40安,没有供电公司强有力的供电支撑,再好的景点创意都是空谈。”田溪村党支部书记李纪煌说。
为满足景区不断增长的用电负荷需求,国网浏阳市供电公司全力支持配合当地旅游项目建设,深入现场仔细调查研究,根据景区远景规划和负荷预测,超前配网规划设计。
电力不仅为扶贫产业“助力”,其自身就是重要的脱贫产业。光伏发电,让贫困户有了“阳光存折”。
“十三五”以来,国网湖南电力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光伏扶贫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在有条件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的贫困村,将散布于荒山荒坡、农业生产大棚、园区厂房、学校屋顶、生产车间屋顶、养牛棚顶等处的村级光伏发电站在短时间内接入湖南电网、产生经济效益;将光伏扶贫项目与扶贫搬迁相结合,因地制宜设计安装光伏设备。国网湖南电力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和结算。
截至年底,累计消纳光伏电量10.59亿千瓦时,结算发电收益5.77亿元,超8万户贫困群众因此受益。
人驻村帮扶,架起党群“连心桥”
小河村位于新邵县坪上镇金龙山下,山高坡陡,海拔落差超过米。因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严重落后,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0.7%。
“小河很美,但小河很穷。”这是过去老百姓对小河村的一致评价。
年,国网湖南电力帮扶工作队进驻小河村,谢历冰任驻村第一书记。接到责任状,谢历冰一行立马与村干部、村民组成临时“勘察队”,三天时间里徒步近百公里,爬山越岭挖掘当地“野生”资源。发现村里有百余年制茶传统,但“小作坊”制茶模式除了自给自足外,只能卖出初级原料茶的价格。
国网湖南电力驻新邵县坪上镇小河村帮扶工作队和村党支部书记一同清理小河野茶订单。
掌握实际情况后,一个想法在工作队员脑海中迸发:建设扶贫车间,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依靠统一开发野生茶树等农产品资源,探索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绿叶变金叶、青山变银山”的致富梦想路。
有了致富路子,项目第一时间上马开干。
国网湖南电力员工在双牌县泷泊镇沙背甸村巡视10千伏石坪线。申舒涵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提供)
工作队巧妙利用恒温、恒湿的光伏大棚建成集加工、储存、展示为一体的“农光互补扶贫车间”,在扶贫的同时发展电力新能源,并成立村集体全资占股的合作社。但没想到发动村里贫困劳动力采茶时遇到了困难,大多数村民不买账。
工作队思来想去,把突破口放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刘连位身上。工作队多次上门给其念“致富经”,就在其他村民观望、犹豫的时候,这家人不声不响干了起来。
老刘妻子每月采茶入账多元,老刘在村内保洁员公益岗位工作,一年有元工资收入,再加上每年年底还能领到一笔不低于元的产业分红兜底,刘连位家的日子慢慢有了盼头。
看到刘连位家的变化后,村里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加入采茶队伍中,并通过“扶贫车间”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形式,参与制茶、包装等获得劳务报酬分红,也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幸福之路。
“老铁们喝了我家的蜂蜜,爱情上甜甜蜜蜜,事业上一帆风顺,双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