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症状与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30712/4214447.html

新邵县思源实验学校。

红网时刻5月25日讯(通讯员刘纪新钟卫军王向斌)走进新邵县,无论是县城还是农村,每一所学校都给人留下清新亮丽的印象,鲜红的塑胶运动场、现代化的电子白板教室、宽敞明亮的食堂、干净整洁郁郁葱葱的校园,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最安全的环境也是学校。新邵县委书记阳晓华说:“均衡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是县委政府职责的重要体现,让每个孩子沐浴教育公平的阳光,共享教育发展成果,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保障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和现实需要。”

近年来,新邵县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倾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年新邵县被湖南省认定为“两项督导评估”优秀等次,教育强县等称号。新邵县在教育创强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用不懈探索收获沉甸甸的荣誉,用开拓奋进写下光灿灿的诗篇,以敢于担当的气魄和奋勇争先的豪迈,“四部曲”谱人民满意教育华章。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瑰曙检查芙蓉学校教学情况。

党政重教——扛起主体责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邵县委、县政府认真履行教育主体责任,始终把教育职责放在心头、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全力以赴推进新邵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落实“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用地优先规划、教育困难优先解决”的“六个”优先机制,教育事业不断迈上健康快速发展列车道。

自年8月启动创建省级教育强县以来,新邵把创强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新邵县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和《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实施方案》等一批纲领性文件,围绕教育强县目标,全面落实组织领导、责任分工、经费投入等保障机制,县“四大家”领导常态化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各镇、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

县政府实实在在为教育解难题、办实事,县委书记阳晓华、县长陈历贤多次到中小学校实地查看,了解学校办学条件、教师待遇保障及校园周边环境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教育重点、难点问题。年,针对高(职)中学校债务问题,阳晓华书记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专题听取相关部门汇报,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统筹3.4亿元置换高职中学校债务,让学校“轻装上阵”。年,针对芙蓉学校建设问题,陈历贤县长多次到现场办公,听取建设情况汇报,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对策,每天保证余人在工地作业,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碧泉又多了一道工作常规,每天晚上10点半到工地瞧瞧,为工人鼓劲加油,年9月如期投入使用,创造了“新邵芙蓉速度”受到了省市良好的评价。年8月中旬金艳副县长与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碧泉针对小塘中学与小学置换难题,为保障工程保质按时完成,在调研中发现困难,及时即改,尽管时值晚饭,马上在小塘镇召开乡党委书记、工程承包方、质量监理、工程建设部等部门协调会,一直忙到晚上9点才吃晚饭。

县委书记阳晓华在调研创强时说到:“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新邵县历届党政领导始终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奋斗目标,全力打造新邵教育品牌,提升新邵教育质量,提高新邵教育影响力,促进教育在推动新邵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按照“两个比例、三个增长”要求落实教育经费,新邵县对教育法定投入年初预算优先考虑、年中执行优先保障、年终决算优先追加,在经费上做到不留缺口给教育、不留困难给学校、不留负担给师生,确保学校经费足额预算、足额拨付、专款专用、及时到位。三年来,财政教育投入资金27.26亿元,每年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其中年投入9.3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2.34%。

年来,共投入资金12.04亿元,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寄宿制学校、城镇学校扩容改造等个建设项目,新建的芙蓉学校、思源学校,大新镇中学、巨口铺五星学校相继投入使用。年,投入资金10.5亿元,实施项目个,新建校舍12.3万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30个。大力实施改善薄弱学校工程,近四年来,投入中央、省、县级资金共5.3亿元,建成合格学校所。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建后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满意”的原则,优化整合中小学布点71个,布局科学合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已成现实,真正实现了最漂亮的建筑属于学校,最安全舒适的环境在校园。并在十三五期间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4所,15个乡镇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增加学位近2万余个。

不断优化教育装备配置。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1.3亿元,为学校装备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仪器室、校园网等设施。目前,全县学校馆藏图书总数达.53万册;计算机总数达台;所有中小学全部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对全县所有校园周边环境提等升级保障,全面推行校车出行动态全程电子监管。一个个数据,一项项工程,清晰地折射出新邵县教育优先发展的大方略。

深化改革——谱写创强诗篇

美丽的新邵一中校园。

改革才有出路,改革才有活力。新邵县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实施校财局管,年,县委、县政府决策,将教育资金的管理主体由县财政局管理为主调整为县教体局管理为主,县财政局、县审计局负责监管,成立教育经费核算中心,将教体系统原34个财政一级预算单位调整为二级预算单位,学校财务全部实行预算管理,发挥经费最大效益。

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建立教师补充和均衡流动机制,自年以来新补充教师余人,录用服务期满特岗教师人,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毕业分配人,新邵籍在县外工作教师回流人,全部充实到农村教学一线。逐年加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力度,三年来共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人,。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调动管理办法》,按照遵循编制、岗位空缺,学科配套、网上公示的原则,由教学点向村小、村小向乡镇、乡镇向城区、城区反赴农村的教师循环流动,五年来公开流动人,破解了长期以来农村学校师资留不住、用不长和城区师资下不去、不愿下的问题和“乡村弱”的困惑。

政策优先吸引高素质人才。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教育人才引进等方面,该县出台一批管全局、管长远的政策文件。年,制定了《新邵县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暂行规定》,开启直接到重点高校招聘教师的绿色通道,对引进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工程、工程重点高校全日制本科生,在该县工作的前五年,每年分别给予每人2万元、1.5万元、1万元补贴。三年来,共引进人才5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37人,激活教师一池春水。

内涵发展——演绎创强乐章

最偏远的大新中学校园。

教育兴则百业兴,教育强则百业强。该县始终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规范办学、精细管理助推教育内涵发展。坚持立德树人,依据省市精神,完善《新邵县中小学幼儿园目标综合考核办法》,注重学校内涵和学生全面发展,落实体艺“2+1”项目”,推行音体美全学科检测,强化音体美校本课程开发,呈现出“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可喜局面,3所学校入选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新邵一中蝉联“花样啦啦操”全国冠军,新邵八中学子石娟勇夺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冠军。“新邵近几年大大小小的学校,在校园面貌、办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孩子在校吃我们放心、住的我们放心、孩子学习也还好,我们老百姓很满意。”家住坪上镇长路村的学生家长李长初在参加洪溪学校家长会时欣慰地说到。

内涵发展师资是基础,开展集中培训、国培下乡进校、校本培训、技能竞赛等培养,累计培训校长教师人次,培养省市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人,县级教学能手人,同步建10个名师工作室,通过城乡对口交流、城乡联动的交流长效机制,叠加执行乡村教师生活费补助和乡镇干部津贴,促进教师均衡配置和中青年教师扎根农村教育事业。

内涵提质放异彩。以“行为习惯好、读书氛围好、体育艺术好、后勤管理好、安全卫生好”的“五好学校”和美丽校园建设为载体,做到以乐促智、以特促能、以读养德。如今,酿溪三小校书香校园、新航中学社团文化、陈家坊中心小学种植实践基地、思源学校省级非物质遗产剪纸艺术、太芝庙中学的国学教育、机关幼儿园的德育微课堂等一大批特色学校遍布全县,成为追求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教育的一个缩影。

提质增效——描绘创强画卷

在创建教育强县的道路上换来丰硕成果,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而培养人才,关键在教育。教育事关根本,事关长远,事关大局,涉及千家万户。如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等可谓齐头并进,一路高攀。

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年,该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为89.30%,高于省级规定标准。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年,全县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分别达到99.43%、99.5%;小学六年巩固率为%,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9.1%,均达到或超过省级规定标准。成人教育覆盖率全面扩大,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为基础,建立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村级培训点、社区教育为基础的技能培训网络,五年来,累计培训各类技能型人才4万余人。开展技能培训讲座1.8万余人次,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创新技能人才,增强群众造血能力。

每年新邵开展教师表彰活动,带头看望慰问教师,引导干部群众热爱教育、服务教育,全力营造了党政重教、部门支教、社会助教的浓厚氛围。同时,新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形象,涌现出了全国模范教师刘红丁、省“第一届乡村好校长”曾志权、省“最可爱的乡村教师”何硕阳等一批先进典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