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612/9057338.html

秀才办学

文|谢石

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巧合!而且巧合得这么惊人,巧合得有两个坪上人办起了一所湖南最早的乡村新式学校,把社会转型时期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顺利地对接起来了。

这俩人是谁呢?咸丰六年,也就是年,时荣桥的周家院子,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叫周叔川。在相隔二十华里的黄佩村,在年也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叫肖竹雯。后来两人都考取了秀才,又成了惺惺相识的好朋友。如果路途顺利,以他们的资质,在科举道路上是可以考出一番成就的。但是,在清朝的"回光返照“末世成长出来的两位早熟青年,看到了朝政的腐败不堪,外侵的鹰瞵虎视,社会风气的萎菲不振,一种有志青年的“家国情怀",产生一种要干一番事业的"冲动“,成了频仍互相来往的莫逆之交。

于是时荣桥和黄佩村成了这两位青年互相抒发抱负,探讨为家乡如何排忧解难的处所。据同大中学的老教师鄔湘如,谢昇,刘蔚吾,謝家楠和在湖南师大教世界史的教授謝德凤都同样告诉我这一个有名的传说。年的深秋,周叔川和箫竹雯又坐在这修建于明代的时荣桥上反复蹉商确定,把盘算了几年的思考梳理出来:"国家非办学不能自治,人才非办学不能造成”。于是,在家乡办一所为当地子弟迎接滚滚新潮而来的新式学校。学校办起之后,大家都将这个后来由历史证明最宏大的,最有远见的计划,誉称为"时荣桥隆中对"。

就这样,年就在周家老祠堂办起了大同高小。这是邵阳境内第一所正式新式小学,也就是延绵至今已年了的大同高小,同大中学,新邵二中。我们试想:当时的读书人也不少,家中殷实之户也大有人在,为什么他们不出来办这个当时费力不讨好的事?牵这个只耗家财,只费心血,在当时还被人嘲笑的头呢?而且当时外乱不止,内乱频仍,谁不想过个好安稳日子?好端端的的两个家中颇为宽裕,前面有很多道路可选择乡下名门子弟,何必来惹这个烫手的山竽活呢?谁不知道陈谷老酒干炭巴过舒服日子?但是,他们冒着风险,踏着泥泞,走上了筚路篮缕的跋涉之途。他们执着地认为:今天积蓄的能,就是明天可发的光。当时只问耕耘,甚至变买家产兴办这种前人没办过的学校。

大同镇原先后属湖南宝庆府、新化县。现新邵县坪上镇处当时大同镇域内。时荣桥地处大同镇中心。坪上,俗称坪上氹里。因为四面环山,中间凹进一块直径二十公里的小平原和小丘陵而得名。作为主峰的琅概山居中,右边是分水坳,左边是龙山。琅概山与分水坳两条溪水在坪新的双江口汇合,再从龙山流下来,经过洪溪峡山,婉延长塘一字山庄而来,共同穿越三孔石拱的时荣桥而来。使时荣桥频添壮观,陡增侠义。

时荣桥的河水时而惊涛拍岸,时而涟平漪静。据当地老人说,时荣桥的周叔川是个急性子,像时荣桥下的拍岸惊涛,而箫竹雯却如时荣桥下水波不兴时安祥沉稳。这似乎就是一种宿命的绝配。

时荣桥这座有五百年历史的古桥终于见证了大同镇有史以来的文化新"拐点“。周叔川大刀阔斧的创办了大同高小之后,即组织陈天华,谭人凤等来坪上一字山庄密谋“造反"后被通辑,流亡日本。而箫竹雯却死守吻颈之交周叔川的承诺,在学校五次受到倒闭险情,五次临危受命,以柔和的韧劲和天生的血性,把学校当生命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光。"周、箫绝配”,是坪上创办的两颗耀眼的明星,而时荣桥上定盘按键,正是一个新式学校率先抢滩的教育佳话。从此,辛亥元勋、宝庆第一任都督谢介僧,一师的有名校长张干,闻名文坛的女兵谢冰莹,享誉报界的大公报的主笔李抱一,抗日名将唐星,……都迎着历史潮流,走上了社会的前台……这些都是当年周叔川,箫竹雯始料不及,但又是他们苦心孤诣追求的。

陡峻的琅概山依旧挺立,古老沧桑又年轻优雅的时荣桥仍然年轻。它们仍然在向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的世人诉说、诠释当年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