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美桦

那个夜晚,周中华躺在床上,随手翻看朋友圈。同乡谢石先生一条图文并茂的朋友圈引起了她的注意:谢石先生的图片里,层林尽染的山峦叠嶂,山林间平静如镜面的湖水上泛着一叶轻舟,岸边有三三两两的垂钓人,有吊脚楼,有拾级而上的山道弯弯……更有一首谢石先生创作的《沁园春·大同福地》:“大同福地,人间仙境,重镇湘中。看四面青山,一湖碧水。半湾北岛,波卧长虹。木屋茅庐,廓桥飞阁,异卉奇花相应红。创业者,真筚路蓝缕,不世勋功。上善远古追踪,话源头活水启金龙。喜地涌千泉,崖悬百瀑;穿山入谷,鬼斧神工。河出潼关,风回三峡,锁定芦滩独所钟。待来年,再畅书长卷,璀璨峥嵘。”

周中华睡意全无,忍不住给谢石先生打“这是我们的家乡啊!这简直就是世外桃源!”谢石说起他最近回家乡采风,说起山乡巨变种种……初秋之夜,清凉如水,周中华注定要失眠了。故土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在她的脑海里像演电影一样,一幕幕出现:还是一个小娃娃的她,目送着父亲背着干粮出门修水库;童年的她,在家乡的山野放牛放羊;外出求学的她走在父辈们修造的水库大坝上,放声高唱着故乡的歌谣……父亲早已故去,埋在了故乡的水库边,母亲跟着她进城多年。工作,成家,生孩子,忙忙碌碌的人生,有多久没有回故乡了?十年?二十年?

第二天一早,周中华驱车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新邵县坪上镇。

故乡已多年未亲近。这里的山水,这里的屋舍,带着岁月的底色和味道,让周中华心潮起伏,不能自已。从坪上回来的那些日子,许多个晚上,她都在做着一件事情:一边构思,一边在宣纸上打底稿。她要创作出一幅她眼中和心目中的故乡山水画卷。她把打好的底稿给谢石先生看,给画家同行朋友看,给书画界前辈们看,请他们提意见,作指导,一次次增删改动。十多天后,《大同福地》底稿完成,接下来的日子,周中华进入了这幅画的创作。白天,她要管理一个团队的工作。晚上,她挥毫泼墨,常常画到忘记了时间,不知东方之既白。

一幅八尺水墨丹青《大同福地》,从深秋到初春,历时7个多月,终于完成。某日,中华请我去她的画室观画。我站在大幅画作前,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里。画家充分利用了传统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平远、深远等多种构图方式,令画中山峦湖泊的景致跌宕起伏,富有韵律感。画里的山、谷、丘、水和花草树木、小桥流水、茅庐和吊脚楼等都有着不同的模样。形态各异的山石树木,随便截取一帧都好看;除了连绵山峦和浩渺湖水,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一叶扁舟等等。我说:“这是我看过你画得最好的一幅画。”中华说,她要把这幅画捐献给故乡。

不日,中华欣喜地告诉我,谢石先生把他的《沁园春·大同福地》题写在了她的画作上。中华说,谢石先生是故乡的文化名人,她的这幅作品缘起先生的诗词和影像,最终又有先生的亲笔题诗为作品添彩,而她诚惶诚恐的是,自己的水平有限,不能更好地画出家乡的山山水水。

4月1日,周中华捐赠国画作品《大同福地》仪式在大同福地生态园举行。谢石先生一同前往,捐赠仪式简朴而隆重。周中华说:“看到家乡变得如此美丽、富饶,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淳厚的风土人情,作为坪上的女儿,内心充满了欣喜与自豪。这幅画也是作为常年飘居在外的游子,敬献给故乡和父辈的一份薄礼。”她说,家乡能够接纳她的作品,让自己的画作能够在大同古镇文化之乡落户,她由衷地感动和感恩。

当地百姓们通过互联网上的当地门户网站,看到了周中华的《大同福地》作品和捐赠仪式报道,纷纷留言点赞。有个网友留言颇有诗意:“坪上走出来的美女画家,为故乡画了一件华彩衣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