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8月24日讯(通讯员杨能广童中涵)“当年如果没有我老师那5元钱,我也许现在还在老家种田。所以,现在我要好好的传递老师的爱心,帮助更多的穷孩子。”8月23日,在年新邵县感恩圆梦教育基金会助学座谈会上,作为主要创办人的潘光辉再次捐款20万元,让助学的大爱延续。
今年66岁的潘光辉是寸石镇大富村人,年,在原新邵六中读高中的潘光辉,家中七口人就靠着父亲一人在生产队挣工分养活,他第一学期5块钱的学费是靠家里将种的一点棉花卖掉后凑出来的。
然而,第二学期开学时,家里在吃饭都成问题的情况下,实在拿不出钱供他上学。开学一个星期后,村里面的小学民办教师潘新民了解了情况,就借给了他5元学费,于是潘光辉得以重返学校。“他也只是个民办教师,一个月工资也才5元,潘老师的恩情我一辈子都记得。”潘光辉说。
年潘光辉高中毕业,由于高考取消,加之家庭成分的缘故,他既没当成民办教师,又在参军政审这关被卡了下来,只好在家务农。全国恢复高考后,潘光辉考上了湖南湘雅医学院。
“那个时候我挑上家里的一个棉被,拿着高中班主任陈励老师送的一套衣服和5元路费,踏上了前往长沙的求学之路。”潘先生感慨道,自己能顺利去读大学,陈老师是他遇到的第二个贵人。
大学毕业后,潘光辉被医院,尽管有了稳定体面的工作,但他并没有停止求学的步伐,于年考上了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后来,潘光辉成为广州医院肾移植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在外工作的潘光辉返乡探亲时得知,在家乡新邵县一些优秀学子考上了理想学校,但由于家庭贫困,导致衣食匮乏,学费短缺。于是,他和弟弟每年都拿出资金,资助10多名贫困学子。
为凝聚更多的爱心力量参加扶贫助学,年,潘光辉发起成立以资助成绩优异的贫困高中生新生和大学新生为重点的新邵县感恩圆梦教育基金会,不少新邵籍在粤爱心人士加入了进来,在基金会成立当天共筹集到善款万元。至目前,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大学生已达63人,加上对其他学生的资助,资助金额共万元,其中潘光辉个人捐款万元。
“得到基金会的资助,让我看到的世上的善良与美好。今后,我将带着感恩前行,成为一个有正能量的人。”座谈会上,今年以分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寒门学子屈诗颖表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245.html